第三章 壮族医药的起源 (远古-先秦)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第一节 壮医药的萌芽21 第二节 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22 第三节 花山崖壁画与早期的壮族医药23 第四节 壮医早期医疗卫生活动及文献记载24 第五节 卫生保健意识的萌芽25 第六节 壮医外治疗法的起源25 第七节 药食同源26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30.html

壮医药膳_【中医宝典】

...壮医药膳是在壮医药理论指导下,由药物、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,用以防病治病、强身益寿的美味食品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。 壮医在全面分析患者的症状、病因、体质的基础上,结合环境、季节合理运用药膳进行食疗。食补的原则为春升、夏清淡、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zs/36993.html

壮医概况_【中医宝典】

...南方少数民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明确地位。明清时期(公元1368--1911年),是壮医的发展时期。这一时期的壮医除了在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及广西各地方志中有记载外,尚开办有地方医药教育机构,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。 纵观古代壮医的发展,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zs/36868.html

壮医痧病及其诊疗源流_【中医宝典】

...内容提要 本文以考古资料、汉文史料及民间考察资料为依据,分四大部分对壮医痧病(以下简称本病)及其诊疗源流和相关问题展开历史性、整体性探讨。 第一部分:讨论壮医痧病及其诊疗的渊源。通过考查考古等有关文献,结合近现代壮医对本病的认识,论述秦汉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zs/36989.html

壮医分科的出现_【中医宝典】

...《周礼》更明确记载当时有食医、疾医、疡医等之分,但在其后漫长的发展岁月中,中医并不形成严格的分科制度,这大概和医学及科技发展水平有关。 由于壮医缺乏文献资料,故其分科的出现始于何时,不可能十分明确,只能根据有关线索,进行初步的探讨。 药线点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zs/37188.html

第三章 第二节 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考证,但从一器多用的角度看,它们完全可以作为早期的针刺用具。 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表明,其针形与《灵枢·九针十:二原》列于九针之首的镵针极为相似,陶针和镵针与原始社会的砭石最为接近。"九针"已是金属医疗用具,按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,于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23.html

壮族医学特色诊疗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诊断 除了目诊之外,壮医还有不少颇具特色的诊断方法,而且多强调整体诊察、数诊合参,以其对疾病的本质获得较为正确的认识。 (一)望诊 即通过肉眼观察而诊察疾病。因人体有谷道、水道、气道与自然相通,龙路、火路沟通体内,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53.html

第六章 第二节 生理病理观--脏腑气血骨肉、谷道水道气道、龙路火路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各有自己的功能,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,没有什么表里之分。当内脏实体受损伤或者其他原因引起功能失调时,就会引起疾病。由于壮医没有五行配五脏的理论,因此认为脏腑疾病也没有什么必然的生克传变模式。 骨(壮语称为"夺")和肉(壮语称为"诺")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09.html

壮医外治疗法_【中医宝典】

...壮族人民主要聚居于岭南,特别是广西一带,气候炎热,多雨多湿,病多瘴毒时疫,风湿挛痹,故在对疾病的成因及治疗上也受该地区的气候及环境的影响。形成了外治为主,广泛应用骨针、陶针、金针、砭石等外治器具治疗疾病的习惯。 壮医外治法常见的有如下几种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zs/36994.html

第六章 第一节 天人自然观--阴阳为本,三气同步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说理工具。《广西通志·卷十七》(明)称:壮族民间"笃信阴阳"。著名壮医罗家安在所著《痧症针方图解》一书中,就明确以阴盛阳衰、阳盛阴衰、阴盛阳盛对各种痧症进行分类 ......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13.html

共找到746,297个结果,正在显示第3页:

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,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赣ICP备13006006号-2